

11月17日,中国海洋大学人文讲坛特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教授作题为“公共行政学研究:学科特点、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的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弓联兵主持,4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竺乾威教授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性切入,指出学术研究不能止步于对策性研究层面,社会科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建构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在谈到“问题意识”时,竺教授系统梳理了公共管理研究中问题的来源与类型,强调研究问题既可能源于公共管理实践,也可能来自学术界内部的发展需求,而二者并非完全隔离。所谓“问题”,本质上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我们研究的目的则在于解决问题、消除差距。进一步谈到理论创新时,竺教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治理实践深厚且独特,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土壤。然而,当前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案例解释过于依赖西方理论框架。他因此呼吁学界扎根本土治理实践,通过提炼概念与总结经验形成能够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知识体系。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如何识别好的研究”“本土案例如何进行概念提炼”“如何构建更具解释力的概念”等话题踊跃提问。竺乾威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逐一回应,为同学们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启发与建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最后,李燕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

主讲人简介:竺乾威,著名公共行政学家,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曾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有影响力的中外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独著和主编《公共行政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官僚政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