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治理与中国”学术团队主办,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专项“海洋强国战略下的海洋文化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组承办的“海洋治理青岛论坛”(第二期)——“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文化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论坛采取线下与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举行。
论坛开幕式由国管学院副院长孙凯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席静副处长与国管学院院长王琪教授致辞。席静副处长代表学校文科处向莅临论坛的校内外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论坛提出期望,希望能够通过论坛形成联动效应,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学理支撑。王琪院长表示这次论坛能够汇集全国涉海高校与涉海学者就海洋治理与文化议题展开沟通交流,对于响应海洋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主旨论坛由中国海洋大学国管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重大专项课题首席专家姜秀敏教授主持,孙吉亭教授以“海洋文化与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指出海洋文化对促进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搜集、挖掘和升华海洋渔业文化,推动海洋渔业发展的质量水平。修斌教授从传统与海洋的双重视角,梳理了东亚文化交流史及海洋领域的文化交流,他认为在海洋东亚研究中引入文化交流这一视角是必然的。王琪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从理念到行动”的主题演讲,她从马克思主义海洋观与中国传统海洋治理观等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的理论渊源切入,提出中国特色海洋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将习近平经略海洋思想与中国当代实践有机结合,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行动。方堃教授就百年以来海洋变迁的五个特征以及未来海洋变迁的四个趋势展开深入阐释,认为海洋争夺的重心转移、海洋争夺方式变迁、海洋文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加大等原因导致了海洋经历了百年变局。刘迎春教授以“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从外国人译介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说起”为题,论述了研究国外译介中国海洋文化的意义。金永明教授对五位主旨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主题报告(一)下半场由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主任王海涛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刘敏博士在“互惠交往与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主题汇报中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海洋社会及其互惠交往,提出了西方海洋文明竞争而非互惠的观点。他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海洋文化自觉,阐述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宋宁而副教授以海神信仰管窥海洋文化,基于对田横镇周戈庄村“龙王—妈祖”信仰的调查,建构了海神信仰的“叠合认同”体系,得出信仰体系与信仰行为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海神信仰体系是由施动者的反思性实践建构两个结论。大连海事大学洪刚副教授发表了以“文化自觉视域下的中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为主题的主题报告,从历史自觉、价值自觉、主体自觉三方面构建海洋文化三向度坐标,从“天下之海”、“国家之海”、“世界之海”切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海洋文化创新的世界意义。中国海洋大学赵宗金副教授从海洋教育视角,生动阐述了海洋强国战略下发展海洋文化和加强海洋教育的必要性.
下午的主题报告(二)由姜秀敏教授和孙凯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的老师与同学分别从海洋产业结构、海上丝绸之路典籍文化翻译、海外撤侨运动中的国家认同、海洋治理结构的府际差异研究等主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学理探讨与实证分析,充分彰显了青年学者在海洋治理研究方向的实力与风采。上海社科院胡志勇研究员与中国海洋大学国管学院院长助理王刚教授分别做出精彩点评。青年学者提供了发表学术观点、阐述学术见解、展示学术风采的平台和机会.
最后,孙凯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海洋治理青岛论坛(第二期)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搭建起全国各高校关注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文化问题的专家学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就百年大变局下的海洋治理与海洋文化问题各抒己见,展开广泛讨论,关注时政要点,立足学术前沿,进行思想碰撞,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积淀,相信这将对海洋强国及海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